職場的心理調(diào)節(jié)
職場壓力的自我評估與認識
現(xiàn)在社會人們會面對各種各樣的壓力,壓力一定程度上都是源于對自己的一個評估認識。我們內(nèi)心的沖突和壓力與自我認同息息相關(guān),心理層面來說很多壓力源于我們對自己的不認可,然后就帶來的很多壓力和挑戰(zhàn)。
我問下大家平時大家是愛自己多一點還是恨自己多一點,很多人會說我當然是愛自己多一點,怎么可能恨自己。但當我們生氣的時候,我們對自己認可嗎?我們自責后悔的時候,做錯事情的時候我們內(nèi)心自責懊惱嗎?很多的壓力都來源于我們不太愛自己。
要學會釋放壓力就是要學會如何去愛自己,而不是恨自己(自我憎恨),學習接納自己(身高,長相,性格脾氣,社會角色等),然后學習悅納他人。
如何面對壓力?(接納 or 抵制)
壓力管理領(lǐng)域之父漢斯塞利說過:“只有死人才沒有壓力”,我們有壓力,因為我們活著,無論自己喜歡還是討厭壓力,首先要接受這一點“只有死人才沒有壓力”
當你面對壓力時,你是允許壓力,接受壓力,還是抵制,抗拒壓力的呢?
壓力分三種:積極壓力;中性壓力;消極壓力。積極的壓力可以讓我們有所成長,更好地發(fā)展;而消極的壓力會令人心煩意亂,影響生活,影響工作。
面對消極的壓力,很多人都是抗拒的不喜歡的,但抗拒不喜歡并不能改變壓力本身,并不能讓壓力得到釋放和緩解。同時我們抗拒不喜歡,我們的負面的情緒狀態(tài),又會轉(zhuǎn)化成一種新的壓力模式。然后陷入一種周而復始的情緒旋渦里面。我們面對壓力的態(tài)度一定程度上將決定我們是否有壓力。究竟是客觀地去接受?還是消極地去抵制?
1464745525.jpg
人不可能沒有壓力,當我們能接受壓力的時候,我們內(nèi)心的沖突糾結(jié)就會減少,雖然做不到享受壓力,但起碼是不要去逃避壓力。
下面我分享一個壓力管理的五部曲:
面對壓力——允許壓力——接受壓力——喜歡壓力——享受壓力
享受壓力在生活中并不容易做到,但如果能做到允許壓力,接受壓力的話我們內(nèi)心的沖突就會減少,而抵制壓力逃避壓力會讓人產(chǎn)生痛苦。
法國身心靈上師說過:抵制就是痛苦。
我們不能去消滅壓力,壓力不可能被干掉。抵制就是痛苦,允許就能獲得新生。因此面對壓力時能做的就是去接受。我們不能改變壓力本身,但我們可以改變我們面對壓力時的態(tài)度。
下面我們可以做一個對壓力的自我評估,我們可以給自己最近的壓力打個分,1-10分,1分是較輕的壓力,10分是快要崩潰的壓力,實際上很多時候在客觀評價下,10分的壓力并不比5分的壓力大。壓力狀態(tài)更多的是人的主觀體驗。
然后我們對自己的理想壓力狀態(tài)打一個1-10分的分數(shù),看看我們自己希望的能夠接受的壓力是多少。然后做一個計算:
現(xiàn)有壓力狀態(tài)—理想壓力狀態(tài)=?
如果最終的分數(shù)為負數(shù),表示這些壓力很輕松。分數(shù)為零,則壓力剛剛正好,自己能處理。分數(shù)為正數(shù),壓力超出自己能承受的范圍,對自己生活造成影響。
我們所說的減壓,就是減去多余的那部分的壓力。
有的人會通過,抽煙喝酒,飲食等方式來減壓,有的人通過購物,娛樂等方式來減壓。這些都很好,但不好的減壓模式,會讓我產(chǎn)生新的壓力。因此我們要找到一種健康的減壓模式。一種可持續(xù)的和諧的減壓模式就是健康的減壓模式。
壓力是如何而來的?
壓力的來源于生理反應
壓力是怎么產(chǎn)生,生理學講壓力就是一種戰(zhàn)斗和逃跑反應,也被稱為應激模式。無論是戰(zhàn)斗還是逃跑都讓我們產(chǎn)生一系列生理反應,比如心跳加快,手心出汗等等。這幾乎是一種本能的模式,他說一種應激狀態(tài),也就是中度的壓力。
1464745597.jpg
這種反應對我們身體并沒有什么影響,但當我們長時間那種緊張焦慮狀態(tài)就會造成很大的負擔。如果成天處于一種緊張焦慮的一種狀態(tài),那么這時候我們壓力來了。長時間處于一種高度戒備狀態(tài),吃不好睡不好,壓力也會更大。
所以這種應激反應模式里面發(fā)現(xiàn),壓力源于應激模式。源于交感神經(jīng)的過度興奮讓我們處于一種很高的喚醒狀態(tài)。表現(xiàn)出一種高度緊張、高度焦慮的狀態(tài),然后消耗我們大量的心理能量。同時也正因如此,減壓方法也產(chǎn)生了。與緊張模式相反的模式就是壓力的松弛模式。
壓力的生理來源是應激反應模式,減壓方式就是松馳反應,讓身體達到深度放松狀態(tài)。
我們需要一個松弛反應為我們打造一個深度放松的狀態(tài)。只要你的身體放松了,心里也就相應的會放松,身心是一致的。身體的疲憊和不適會導致心情的焦慮,同樣身體的放松情緒也就達到了一種放松狀態(tài)。
專門研究身心放松的先驅(qū)本森,曾做了一些實驗,結(jié)果表明:如果達到深度放松狀態(tài),身體的耗氧量和新陳代謝,會比在睡覺的模式更低。減壓的第一種模式就是學會種深度放松的狀態(tài)。
那可以通過什么方式來達到深度放松狀態(tài)?比如瑜伽、太極、靜坐、冥想、催眠等方式都可以讓我們放松。
我們需要將放松作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。
壓力的來源來自思維模式
壓力也來源于頭腦的想法,源于自己的思維模式,想的越多,糾結(jié)越多,給自己的壓力也就越大,自己就越痛苦。這時候我們頭腦中的想法會給你造成很大的制約,但很多時候頭腦里想法往往是不真實的,他不等于是事實,但我們就容易把頭腦里的想法當成是事實。來做,來演繹來自編自導。
該怎么辦哪?很多人之所以的壓力很大,要不就是后悔過去,要么在擔心未來。讓自己壓力減小的方法就是學會活在當下,正念人生。
活在當下,正念人生
正念減壓療法NBSR。
正念的方式來源于佛學,1979年,卡巴金博士禪修技術(shù)引入到心理學來,然后建立了一個流派叫正念減壓療法。經(jīng)過三十多年,正念已經(jīng)成為了全球公認的后現(xiàn)代主義的一種方式。而且英國的衛(wèi)生署把正念認知療法作為一個治療抑郁癥的首選方案。正念就是不去批判,不去評價,將注意力放在當下。正念減壓方式,就是要學會活在當下,從而達到減壓的目的。
活在當下,就是不去后悔過去也不去擔心未來。過去已成過去,未來,也遙不可及,我們也無法掌控的。唯一可以掌控的就只剩了當下和現(xiàn)在。但是在現(xiàn)實要做到往往不容易,下面就通過生活實例,來幫助大家學習一些正面的模式,來幫助大家改善這種狀態(tài)。
一、認真吃,正念飲食
1464745631.jpg
一次只做一件事,專注于當下這件事,吃飯就是吃飯,睡覺就是睡覺
將注意力放在吃飯本身,去看看菜的顏色,去聞聞菜的味道,把菜放到你口中時候去感受一下子它的味道,感受下自己唾液的分泌,充分調(diào)動自己的感官,視覺嗅覺味覺,然后充分去感受吃飯本身,吃地慢一點,仔細咀嚼。這就是就是活在當下的一種狀態(tài)。
二、勤休息:讓自己靜下來
1464745654.jpg
勤休息讓自己慢下來。推薦大家每天中午能做二十分鐘到三十分鐘的午間冥想,就可以讓我們極大程度地放松自己。只要身體放松下來,心里自然就放松下來。只要每天都能堅持住,壓力會減少。
三、好好睡:正念睡眠
1464745682.jpg
認認真真的靜下心來好好去睡覺。而生活中,壓力大的人,通常吃不好睡不好。反過來講,只要能夠吃好飯,能睡個好覺的壓力就不會太大,這是互相影響的。越焦慮越煩躁時候內(nèi)心的沖突就越多。我們就越容易產(chǎn)生更多的應激,就會加重這種壓力狀態(tài)。
一般來說我們都是討厭失眠的,而在失眠狀態(tài)下,越討厭失眠,焦慮感越重越煩躁,那更是睡不著,因為討厭就會讓交感神經(jīng)更大的發(fā)揮作用,就會讓我更興奮、更焦慮、更煩躁。因此改善睡眠有一個最比較重要的模式就是要學會允許失眠、接受失眠,如果實在睡不著就睡不著,盡可能減少這種煩躁焦慮的情緒。
睡不好確實會對第二天的狀態(tài)造成影響,但是,睡得很好難道你的睡眠很好就可以保證非常好的狀態(tài)嗎?失眠通常是我們對失眠結(jié)果的過度擔心焦慮所導致的。相反的允許失眠接受失眠也許我們能睡個好覺,你在累了困了乏了你就會睡著的,慢慢去學習允許自己失眠。睡眠真正的危害其實并沒想象那么大,除了生理心理疾病所引發(fā)的失眠之外。更多的是要去允許接受,減少這種焦慮感。
仔細思考下失眠(1個晚上,2個晚上)到底有多大影響和傷害?放下對失眠本身的執(zhí)著,沒有那么困擾,也許能睡個好覺。
如果事情比較多,可以在床頭放一個記事本,講讓你失眠的東西全部記下來,焦慮感會好一點。失眠時可以聽聽音樂,做做家務(wù),看看書。不要看鐘和玩手機。無論晚上多晚睡,第二天都要按時起床。防止惡性循環(huán)。
按時關(guān)閉手機,回歸到一種簡單自然的生活狀態(tài),保證每天晚上按時斷網(wǎng)。
四,多運動:正念行走
1464745707.jpg
運動可以減壓,持續(xù)不斷地去堅持運動都是很好的減壓模式。生活中走路時候,可以試著收緊目光,將注意力放到腳上,去感受行走的力量。
五,慢節(jié)奏:正念人生
1464745732.jpg
六、常感恩減少敵意,多些快樂
1464745794.jpg1464745801.jpg
減壓本質(zhì)上是一種人生哲學,學會活在當下,正念人生,根據(jù)我的身體情況,去減少對我的思維的控制和影響。
在上次舉辦的心理沙龍中的問答環(huán)節(jié):
Q:工作中的焦慮讓自己身心疲憊,每天都感覺很累,影響到自己的正常生活,身體變差精神不好,又進一步影響工作,這樣反反復復,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(huán)。
A:工作中的焦慮很多時候源于我們隊未來的擔心,要學會做到以下幾點
1.學會活在當下,我們永遠不知道明天會發(fā)生什么
2.不執(zhí)著于結(jié)果,活在一個過程
3.列焦慮清單,講焦慮的事情列下來,看看這些問題怎么去解決
4.寫情緒日記,把自己擔心的事情寫下來,然后將不良情緒撕掉燒掉。
Q:工作時候,經(jīng)常加班,做事效率低下,很想把事情做好,但總做不好。很煩,壓力很大。
A:去思考下,是不是自己過于追求完美主義,導致追求完美,做事拖沓。會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。如果真的有完美主義傾向的話,要學會接納自己的不完美。我們追求完美主義的原因是源于內(nèi)心的恐懼,不愿意接受自己不完美,希望追求別人認可,希望獲得認同。沒有人是完美的,我們要接受自己的不完美,允許自己犯錯誤。